「大學聯考贏我表哥200多分,現在月薪卻輸了3萬多元。」體悟到學歷不等於未來財力,現任奇美電子工程師的呂柏翰,從大學時代就積極看理財專書,搭配每天記帳、精算開銷,今年剛滿27歲的他,在台南已「存下」兩戶房產。
我只是比別人看得開,離開台北,世界很大、口袋的錢也更大。」24歲以前,呂柏翰都在台北生活,一路從台北市成功高中、台大物理系念到台大光電所,到高雄鳳山當兵之後,發現南部房價只有5分之1,物價水平也遠低於台北,起了南下定居的念頭。
每天記帳、每月設立存款目標
當兵退伍後,身上只有5萬多元存款,呂柏翰繼續在台大攻讀碩士,每個月收入來源包含研究生助理費、零用錢,還有兩個家教,總共約2萬元,因為學費由父母親負擔、又住家裡,呂柏翰每個月只有飲食、油錢等零星開銷,每個月大約可存下近萬元;加上碩士班申請奇美電子獎學金,2009年,年僅25歲的呂柏翰,戶頭已存下30萬元。
為了讓資產增值,呂柏翰將30萬元換成中華電信股票,每年每張至少有數千元股息收益。2009年9月,帶著30萬元資產,呂柏翰到台南奇美電子工作,每個月薪約5萬多元,和一般工程師相比,薪水並沒有特別高,但他每個月卻至少能存下3到4萬元,還養了兩間房,究竟他是怎麼辦到的?
呂柏翰笑說,人都會有慾望,看到喜歡的東西,一定會想擁有!常常在分不清楚「想要」或是「需要」的時候,可能就已經掏錢買單了,為了避免辛苦賺來的錢一下就不見,他在每個月初領到薪水時,就會做好開銷清單,列出本月預定支出,剩下的錢就是這個月的存款目標,只能流進戶頭!
呂柏翰從學生時代就養成記帳習慣,每一塊錢流向哪,都記得清清楚楚。更驚人的是,他把開銷控制的像電腦程式一樣,每個月、每筆花費,都經過高度精算,幾乎控制得分毫不差。
「每天午、晚餐都吃公司員工餐廳,每餐只要25元;每個月房租3500元;每個月電話費、網路費、交通費大約4500元…。」如同背公式一般,呂柏翰將每月的開銷明細,清楚背出,每一筆開銷都在他的掌握之中。
呂柏翰認為,錢要花在刀口上,即使是飲食、交通等「必要開銷」,只要稍微精算一下,每個月就能多點儲蓄,但他也坦言,每個月還是免不了朋友聚餐、生活雜支等意外開銷,如果餘額低於原先設定的目標,下個月褲頭就得勒緊一些,達到損益平衡。
房子是負債不是資產,還得起才買!
一開始到台南工作,呂柏翰選擇和姐姐合租整層中古大樓,每月租金約7000元,看了看附近的房子,總價200多萬元就能買到2房加車位,自備款只要幾十萬元,房貸也才1萬多元,占薪水大該只有5分之1,比起租屋,相對也划算許多!
確定還款能力無虞,呂柏翰開始四處看房,2010年2月,選在距離上班地點車程約15分鐘的中古屋,拿出自備款約50萬元,買下總價260萬元的37坪大樓。「很多人買房之後,會覺得自己開始擁有資產,我反而覺得,我開始負債了!」為了盡快還清貸款,呂柏翰開始動腦筋讓房子變成「搖錢樹」,減輕房貸負擔。
買房後,呂柏翰仍和姊姊一起住,雖然是親姊弟,還是要明算帳,姊姊每月付3 5 0 0元房租給他;另外呂柏翰身兼大樓主委, 每月可省下1300元管理費。
買房後,呂柏翰每個月還是可以存下近3萬元,看好小套房出租效益,今年5月,他決定再拿出25萬元,買下台南永康一戶套房加車位,每月房貸僅3500元,但房租加車位,至少可以進帳7000元。
「房地產總價高,想買房一定要慎選標的,也要想清楚買房之後的用途。」呂柏翰說,買第一間房時,設定為自住用,所以主要考慮交通方便、距離上班地點近,以及好脫手等三大要素,「買自住房不必一次到位,只要知道眼前的需求,單身就想好自己要什麼,未來結婚、小孩學區等等,等到以後換房再想也不遲。」
第二間小套房打算出租,呂柏翰認為,得先考慮承租戶的需求,才有機會獲利。他觀察到在南部的上班族,大多都會買車代步,因此鎖定有車位的小套房,就算未來租客是學生族群,車位也可以獨立轉租。
對於自己27歲就擁有兩戶房產,呂柏翰謙虛地說,不是自己特別會理財,只是他比較早發現投資的樂趣,也比其他年輕人懂得控制的物欲、懂得讓辛苦賺進的每一塊錢薪水,都能獲得妥善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