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處 :
中央商情
作者 :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
物價高漲,初入社會的新鮮人該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,有效進行投資理財呢?中國信託商銀表示,「四不一沒有」的貧窮體質,是阻礙社會新鮮人成功理財常見毛病,建議新鮮人應自我檢視是否具有「四不一沒有」的貧窮體質,並規劃理財策略,才能擺脫貧窮宿命。
所謂的「四不一沒有」就是「我『不』理財、財不理我」、「一毛『不』剩薪光幫」、「只儲蓄『不』投資」、「『不』切實際好高騖遠」及「『沒有』嚴守理財紀律」等相關症狀。
其中,「我『不』理財、財不理我」是社會新鮮人常見的第一「不」貧窮體質,許多新鮮人認為剛出社會的第一份薪水很少,總認為「等手頭比較寬鬆的時候再開始理財好了」;事實上,執行力正是理財成敗的第一道關卡,中信銀建議,新鮮人可以「從小錢開始」並且「善用自動扣款和保險產品」,領到薪水時先扣款,就能努力強迫自己擠出錢來理財。
且初入社會的新鮮人有時會沈溺在經濟終於自立的氣氛中,經常用「反正是自己賺的錢」、「就當作是犒賞自己」作為花錢的理由,在這種狀況下,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把錢全部花掉,面對這種問題,中信銀提醒新鮮人,一定要先把儲蓄和投資的部份保留下來,至少留下薪資的10%至15%,剩下部分再進行支出的分配。
此外,新鮮人貧窮體質之第三「不」則為「只儲蓄『不』投資」,但這類族群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是,辛苦存下的財富是否確實、穩定地增長,尤其台灣已進入負利率時代,若不積極理財,存越多錢損失越大,中信銀建議,正確作法是「認清自己的風險承受度,選擇對應的產品」,做好資產配置風險控管,其實投資並不如想像中可怕。
相對而言,也有新鮮人具備理財知識,為自己定下的理財計劃和目標,但常見的情況是「目標設定過高」難以實現,不斷受挫下很容易讓新鮮人放棄目標,半途而廢,這就犯了新鮮人常見的第四「不」貧窮體質:「『不』切實際,好高騖遠」,中信銀強調,新鮮人在設定理財目標時,一定要將「可行性」、「合理的報酬率」納入考量,以免因達不到理財目標而放棄。
此外,新鮮人另一貧窮體質就是「『沒有』嚴守理財紀律」,舉例來說,定期定額扣款最常犯的錯誤,就是一看到市場下跌就恐慌停扣定期定額或停損全部賣出,但一看到市場上漲又開始扣款,這樣只會造成永遠在追高殺低的情形,因此嚴守理財紀律絕對是不二法門。
中信銀表示,新鮮人可依自己的預算利用小額度的定期定額,除了可以透過定時投資分散進場時點以降低風險之外,也可以養成強迫儲蓄的習慣,若想要同時兼顧保障和投資的新鮮人,則可選擇投資型保單,有效降低保險成本,同時達到投資理財的目的。